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,市民对环保监督意识逐步增强,尤其是进入冬季,雾霾天气的侵扰更是让市民谈“霾”色变,甚至对“蒸汽”都有所敏感。
近日,有网友爆料,某企业烟囱冒“黑烟”,就在大家绷紧神经、准备指责的时候,该企业官宣平台及专家给出回应,所谓的“黑烟”实则不“黑”,“黑烟其实是水蒸汽以及少量经过脱硫和静电除尘后达标排放的烟气,视觉错觉造成‘黑烟效应’。”原来这是一则热心吃瓜群众“雾里看花”引发的环保乌龙消息。
其实,类似因“黑烟效应”被投诉、闹乌龙的企业也并非个例。面对释疑,吃瓜群众可能一头雾水,“有点超出常识”;关联企业更是一脸汗水,“有理说不清”。这不禁让我想起,脍炙人口的歌曲《雾里看花》,“借我一双慧眼吧,让我把这纷扰,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真真切切。”
如何让群众看清楚、看明白,还真是门学问。到底是“黑烟”还是“水蒸汽””?笔者也着实好好的学习了一番,点击下方视频,一起开阔眼界吧。
不得不说,“隔行如隔山”,环保整治是门专业课,当然更是一道必答题。弄清楚“黑烟”的由来,相信市民们都缓了一口气。其实,在这场环保攻坚战役中,每一个市民都不是局外人,不应因“专业”缺失而失去担当环保网格监督员的热情,相反,更应该充满理性、不断提升自我,以实际行动交出具有日照“气质”的环保答卷。
同时,“雾里看花”的误解,更是引发大家以“慧眼”看环保的反思。市民自身要加强学习,面对环保高科技、冷知识,政府、企业还是要加强引导。前段时间,环保部门专门推送《你见过吗?日照上空这条“绿色激光”!原来是做这个的…… 》文章,对最前沿的治污神器——激光雷达走航监测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,既增长了市民的见识,又激发了参与环保整治的热情。近日,来自各区县的100名市民代表,深入各企业项目现场的观摩活动值得推广,这种政府、企业与市民间的互动,不仅增进了市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,更强化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幸福感。这些行动,无论是知识本身,还是宣传方式,都让群众眼前一亮、充满了智慧。
所以,环保监督需要理性,更需要智慧,尤其是在环保红线呈高压态势的当下,不能人云亦云,做自我抹黑的吃瓜群众,而要以担当意识练就一双“慧眼”,做到“坏的绝不放过、好的不被冤枉”,营造出清朗明净的监督环境。同时要不断学习、提升自我,争做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环保市民,以实际行动融入到绿色出行、绿色生活的美丽生态圈!
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屋楼春晓”